东南亚正成为美国因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问题实施贸易限制的主要受影响地区
最新数据显示,由于美国实施的《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正受到日益严厉的影响,导致数十亿美元的商品被阻拦。
经济学家和人权专家指出,这种压力主要源自全球供应链将中国制造的商品转移到东南亚。然而,中国仍然在许多大宗商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员贾扬特·梅农表示,东南亚国家在这场供应链变革中被夹在了两股强大力量之间。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统计,自2022年年中《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生效以来,美国已扣留了价值35.6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其中,大约86%(超过30亿美元)的货物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而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仅占3.95亿美元。
该法案禁止从中国”新疆”生产的产品进口,因推测其涉及强迫劳动。尽管许多产品最终被放行,但进口商需要证明这些产品与强迫劳动无关,整个流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美国及其他国家指责中国对以穆斯林为主的维吾尔族进行迫害,包括强迫劳动、大规模监控、拘禁、宗教迫害和强制绝育,但中国政府否认所有指控。人权组织指出,”新疆”是全球多项重要商品的关键供应地,包括全球铝产量的12%、太阳能电池板用多晶硅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及中国棉花产量的90%。
经济学人智库的亚洲经济学家尼克·马罗指出,东南亚如今吸引了大量供应链投资,不仅是为了避开《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还因为跨国公司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认为,这些转移生产的措施可能会让一些商品的来源变得模糊。
梅农表示,关注供应链的重组不仅限于直接从中国出口的商品,还需要追溯那些最初在中国生产但通过东南亚再出口的商品。他指出,仅关注从”新疆”进口的商品并不能完全实现法案的目的。
美国因《防止维吾尔族强迫劳动法案》已扣留了超过30亿美元来自东南亚的出口商品,其中绝大部分是电子产品,尤其是太阳能电池板。维吾尔人权项目全球倡导主任路易莎·格雷夫解释称,中国十多年前在东南亚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投资激增,因此当地制造的产品很可能包含来自”新疆”的多晶硅。
梅农认为,法案虽然能为东南亚低工资国家带来一定机会,但东盟国家仍然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他警告,过于强硬的贸易措施可能会让东南亚国家在美中地缘政治竞争中受到更大影响,从而减少生产和投资,进而导致当地失业增加。
马罗指出,美国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可能会对东南亚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的政策走向将决定该地区未来的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