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加紧推动“宗教中国化”,抹去非汉族身份

0

作者:塔希尔·伊明·维吾尔人

北京消息 ——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共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决心,强化了北京长期推行的同化政策。批评人士指出,这些政策正在抹去维吾尔人、西藏人和蒙古人等非汉族群体的文化、语言和精神身份。

在9月2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表示:“只有不断推进宗教中国化,才能维护和谐稳定。”他的讲话通过新华社发布,内容勾勒出进一步加强制度管控、重写宗教实践以符合中共意识形态的计划。他强调,宗教必须“植根于中国大地,浸润中华文化,才能健康传承”,并要求宗教扎根于所谓“五千年中华文明”,推动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引导宗教人士和信徒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在“宗教中国化”旗号下的同化

虽然中共将此政策包装为促进“和谐”,但外界普遍谴责其为强制性运动,目的是剥夺宗教和民族群体的独立性。

对维吾尔人来说,这意味着核心伊斯兰实践被定为犯罪——从斋月期间的封斋,到向儿童传授《古兰经》。西藏佛教僧侣遭遇强制迁移,寺院被党领导的机构严格控制;蒙古族人则持续抵制母语教育被普通话取代的政策。

官方提出的宗教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的说法,在现实中成了对宗教自由的全面否定。北京强调所谓“依法治理宗教”,实际上为大规模监控、取缔独立宗教活动,以及监禁拒绝服从党指令的牧师、僧侣和伊玛目提供了借口。

更广泛的种族主义与控制模式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强调,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是必要要求。他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推动其最具种族主义色彩的口号之一:“宗教中国化”

所谓“五个认同”——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认同——几乎没有为那些文化和精神身份与汉族规范不同的群体留下空间。对许多人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只不过是抹去维吾尔伊斯兰、西藏佛教以及其他非汉族传统的委婉说法。

习近平的讲话是在多年政策背景下发表的,这些政策被批评为种族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从维吾尔地区的“再教育”营,到西藏的强制寄宿学校,再到打压蒙古语教育,北京强推非汉族群体融入单一的“中华身份”,体现了系统性地消除差异的企图。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USCIRF)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强调了中国对宗教领袖的持续迫害。报告重申,中国政府——一个公开宣称无神论、反宗教的政党——已公开誓言打击信仰传统,根除任何不符合其政治议程的宗教实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