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中美竞争:新报告呼吁建立机制防止冲突升级
兰登公司(Rand)一份最新政策报告警告称,美国与中国之间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在带来军事冲突、经济战争和全球不稳定的重大风险,并可能破坏在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等全球关键议题上实现共识的可能性。报告呼吁通过具体措施来稳定两国关系,强调“竞争中的稳定”不仅对中美双方至关重要,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安全与未来。
报告作者指出,尽管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仍有可能在特定领域建立有限的“稳定机制”,包括台湾问题、南海局势以及科技竞争等关键议题。
稳定关系的关键原则
报告提出了若干可指导大国竞争稳定化的核心原则:
双方必须接受“共存的关系模式”(modus vivendi),即在竞争中保持基本合作与相互约束。
双方应承认彼此的政治合法性。
在有争议的领域,应通过制定共同规则、规范和机制,维持一个为期三至五年的稳定状态。
双方应克制发展那些可能削弱对方威慑或防御能力、并构成生存威胁的技术与能力。
建立并强化危机沟通、人员联系及交战规则等机制,防止冲突升级并在危机后迅速恢复稳定。
六项总体建议
为缓和中美竞争的强度,报告提出以下六项行动方向:
明确美国目标 —— 公开摒弃“彻底胜利”的竞争语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恢复高层沟通 —— 重建中美高级官员间的信任沟通渠道。
强化危机管理 —— 完善双方在危机情况下的应对机制与协议。
限制网络竞争 —— 推动签署正式或非正式协议,减少网络安全领域的敌对行为。
相互承认核威慑 —— 双方承诺不发展可能威胁对方核威慑能力的技术或战略。
扩大合作领域 —— 在人道主义及全球性议题上寻求有限但有意义的合作。
三大重点领域:台湾、南海与科技
在台湾问题上,报告建议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促使北京采取渐进、非强制性的方式处理统一议题。
针对南海局势,报告主张结合军事威慑与外交手段,加强多边与双边外交努力,使和平解决成为国际社会的默认进程与期待。
在科技竞争方面,报告呼吁两国共同管理高风险新兴技术,确保安全与稳定,并避免采取极端手段以阻碍对方的科技发展。
报告最后指出,中美之间的竞争并不存在“绝对的胜利”,真正的目标应是“可控的竞争”——通过制度化的稳定机制,防止冲突、维持平衡,并为全球合作留出空间。
